今年以来,科技是市场上“最靓的仔”,无论板块从成长性、上市公司业绩,都是市场最为吸金的赛道。在科技领域上,多项细分产业中,AI的高速发展尤为明显,AI眼镜的产业链更是越发成熟。据报道,MetaConnect发布会定档9月17日,目前供应链已进入量产备货阶段,AI眼镜出货量有望超预期,Meta作为全球智能眼镜产业先行者,每一代重大可穿戴设备更新发布都成为市场新一轮风向标,有望带动整体AI眼镜产业链各环量价齐升。
AI眼镜是目前主流的AI交互入口,可以第一视角进行人机交互,实现实时翻译、物体识别、智能问答等功能。如果说去年AI眼镜只是在概念上掀起了“百镜大战”的浪潮,今年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AI眼镜正式发售上市,用户对AI眼镜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当前入局AI眼镜的玩家越来越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不仅有以雷鸟创新、玩出梦想、影目科技、莫界科技为代表的新锐企业,还有博士、乐活等传统眼镜大厂,以及立讯精密、光舟半导体、芯视佳等上下游企业。AI眼镜是在普通眼镜基础上,增加AI功能,是从传统眼镜向AR眼镜迭代的一款过渡产品。不同于将重点放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AR眼镜,AI眼镜更加注重通过AI提升交互能力。AI眼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多模态交互和轻量化设计,本质上是硬件+端侧小模型。AI眼镜产业链上游主要是硬件结构供应商,如光学模组、显示模组、音频模组,传感器模组、交互模组、电源、结构件等;中游包括ODM/OEM厂商、软件/系统厂商以及AI大模型厂商,涉及AI智能眼镜的软件构成、系统构成、方案解决以及生产解决;下游产业链主要是AI智能眼镜品牌厂商以及传统视光渠道商和消费电子渠道,以及AI智能眼镜的售后。随着AI+AR技术的成熟,智能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代主流计算终端,带动整个产业链(芯片、光学、传感器、代工等)进入高速增长期。当然,AI眼镜目前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多挑战需要克服,未来智能眼镜仍要攻克两大方向。一是将产品做得更轻量、更时尚,传统眼镜不同于电脑和手机,可能用户对它的外观要求没有太高,但是眼镜是戴在脸部的“单品”,体现的是个人气质和审美追求,因此需要根据用户的脸型、肤色,去设计更加好看、好用的智能眼镜,而如何把眼镜做得更轻更是一个复杂工艺。在眼镜这么小的范围内,集中了芯片、电池、喇叭、收音机等等光学系统所必要的一切,它的难度可能是手机的立方倍;因此,如何将重量进一步“下探”,仍需要一步步攻克。二是增加智能眼镜的“显示屏”功能,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眼镜多是不带显示屏的,功能集中于音频服务、基础视觉识别等等。支持AR显示或信息投影的,可直接在3~5米的视野范围内呈现图像、文字或操作界面,相当于面前有一个小投影。目前带有显示功能的眼镜也有,只是功能没那么全,未来随着显示功能进一步迭代,行业未来的上限会非常高。与此同时,专注特定场景的产品,通过整合AI大模型、多模态交互(如眼动追踪、手势识别)及 AR技术,打磨医疗、工业、教育等垂直领域的完整体验,解决技术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 问题,推动产品从功能工具向全场景智能终端进化,也是未来一大趋势。
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高达110%;预计从2024年到2029年,该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60%。从产业长期趋势来看,更多科技大厂发布眼镜类产品有望进一步推动硬件产业链成熟以及软件生态丰富,带动行业增长,所以在当下科技火热的行情下,AI眼镜等细分领域有望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大家接下来重点关注留意AI眼镜市场在市场上的交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