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瑞士钟表出口总额为129亿瑞士法郎,亚洲市场出现明显下滑(-7.2%),下滑的四分之三来自中国(-18.7%)和香港(-13.3%),尽管基数已经偏低,两地仍持续下降。与此同时,二手市场率先传递寒意:全球最大的名表交易平台Chrono24指数显示,劳力士二手价格指数较2022年3月高点下滑近三分之一,创四年新低。热门款“绿金迪”从巅峰120万元跌至48万元,“五珠链红蓝圈”则从20多万回落至14万区间。
中产阶层集体转向成为关键诱因。摩根士丹利研究指出,中产群体虽仅占奢侈品消费人群的25%,却贡献行业近40%销售额增量。但奢侈品研究中心2024年调查揭示,45%的中产阶级削减了奢侈品开支,名表消费首当其冲。80%的“弃坑”消费者认为奢侈品性价比失衡,黄金取代名表成为高净值人群首选投资品。
消费逻辑剧变背后,是主力人群的结构性迭代。传统行业管理者曾支撑起名表市场的“面子消费”,而互联网、医药等新质生产力从业者更追求实用性与文化认同。“晒豪表”的旧习,正被华为智能手表34%的年增速瓦解——2024年其以健康监测功能登顶中国市场出货量榜首。
国产腕表的替代窗口正在打开。技术层面,飞亚达“摘星”航天表机芯首获法国贝桑松天文台认证,海鸥“三足金乌”三问表突破复杂工艺;品牌叙事上,《长空之王》联名款带动飞亚达航空表销量激增63%,非遗工艺与东方美学成为破局利器。值得注意的是,80%的瑞士表实则依赖珠三角代工——国产表与欧洲产品的技术鸿沟已被实质填平。
斯沃琪集团业绩折射行业阵痛:2025年上半财年报告中,斯沃琪集团销售额同比下滑11.2%至30.59亿瑞士法郎,净利润更暴跌88%至1700万瑞郎。
当“保值神话”随劳力士价格崩塌而破灭,国产表能否借技术突围与文化自信重构市场格局,将成为观察中国消费升级转型的关键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