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机器人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借助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成功为一位70岁的双癌患者实施了分期微创手术。手术先后切除了患者的直肠肿瘤
在线留言

高难度分期机器人手术七旬老人双癌同治获新生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借助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成功为一位70岁的双癌患者实施了分期微创手术。手术先后切除了患者的直肠肿瘤和肾肿瘤,同时有效保留了肛门功能和肾功能。历经5个月、共计3次的精准手术治疗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并回归正常生活。

  70岁的沈爷爷不幸同时罹患低位直肠癌和右肾癌,并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由于直肠肿瘤位置极低,距肛门仅5厘米,保肛手术的技术难度极高;加之高龄、肥胖及合并糖尿病等高危因素,使得沈爷爷的手术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当地医院建议患者转至上级医院接受治疗。

  沈爷爷在家人的陪伴下,慕名前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找到了普外科主任石欣教授的团队。石欣教授在细致评估病情后,与泌尿外科张晓文主任团队紧密协作,通过多学科会诊(MDT)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鉴于病灶累及多个器官且手术范围广泛,患者身体的耐受能力成为一大挑战。然而,专家们毫不退缩,勇于承担风险,决定采用分期机器人微创手术,分三个阶段完成治疗。

  2025年3月20日,中大医院2号楼手术室里,达芬奇机器人机械臂轻巧地悬在患者上方,10-15倍高清放大的视野下,石欣教授团队为患者施行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由于沈爷爷肿瘤位于超低位直肠,与肛门括约肌近在咫尺,每一步都需要谨慎处理。“既要切干净,又要保住肛门功能!”手术团队通过机械臂传递着稳定如磐的操作,成功将肿瘤完整剥离,随后立即为患者实施预防性横结肠造瘘——这就像为吻合口装上“安全阀”,将瘘风险降至最低。术后第七天,沈爷爷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2025年6月23日,中大医院泌尿外科张晓文主任团队接棒,利用机器人手术系统灵活的机械臂和超清视野,为沈爷爷进行右肾癌根治术。右肾肿瘤如潜伏的暗礁,但手术团队要做的不仅是排雷,更要为患者守住珍贵的肾功能。当最后一丝病灶被清除,沈爷爷健康的肾组织完整保留。“就像在豆腐上雕花,还要留下最精华的部分。”张晓文团队的精准操作,让沈爷爷术后一周就健步迈向康复之路,于7月2日顺利出院。

  2025年8月下旬,沈爷爷再次来到中大医院。经过石欣主任团队的细致评估,认为患者两次手术后的恢复状况令人惊喜,短短两个月便已具备进行造瘘还纳的条件。为了助力沈爷爷早日重返正常生活,8月22日,石欣主任带领团队为其施行了横结肠造口还纳术,彻底消除了造瘘带来的种种不便。术后,沈爷爷的肠道功能恢复如初,未出现吻合口漏等任何并发症。

  8月28日清晨,即将康复出院的沈爷爷站在病房阳台上,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感慨万千地说:“真没想到,我还能自己上厕所、正常吃饭、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这一切都多亏了医生们,真是太感谢了!”

  石欣主任表示:“面对这一例复杂病例,胃肠外科、泌尿外科、麻醉手术与疼痛管理科等多学科协作与达芬奇微创技术的结合是成功的关键。我们通过精准手术和分期治疗,在根治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次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外科在机器人微创手术及多学科联合诊疗领域的丰富经验,为同类复杂病例的治疗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