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胖乎乎的饺子、圆墩墩的醋缸,摸一摸,毛绒绒的,手感柔顺细滑。8月24日,第七届山西文博会现场,位于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N4馆的文创山西展区,永济市晋
在线留言

聚焦第七届山西文博会丨文创山西:“品类新”“设计潮”

  胖乎乎的饺子、圆墩墩的醋缸,摸一摸,毛绒绒的,手感柔顺细滑。8月24日,第七届山西文博会现场,位于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N4馆的文创山西展区,永济市晋韵原创文创工作室独特而醒目的门头——“饺子蘸醋 越吃越富”,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该工作室展出的饺子蘸醋系列毛绒文创产品,也受到参观者的关注和喜爱。

  “醋在山西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饺子象征团圆、吉祥,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永济的牛肉饺子更是深受人们喜爱。”工作人员说,饺子蘸醋系列美食主题毛绒文创产品,是山西传统美食与现代萌趣的梦幻联动;未来工作室将继续秉承创意与文化相结合理念,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富有创意和情感价值的产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文创山西”展区展品不仅“品类新”,而且“设计潮”。在红色文创专区,左权文旅运营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带来《左权家书》和刻有“桃花红”“杏花白”“小亲圪蛋”等左权民歌歌词的书签套盒,灵丘县平型关大捷景区发展有限公司带来平型关大捷徽章等多品类文创产品。中国日报文创专区,文创丝巾、雨伞等纹样别致、图案典雅。文博会官方文创专区,文博会吉祥物“晋小友”的青铜器、晋剧、晋商、美食、午睡等多主题产品,包括冰箱贴、鼠标垫、手机包等,品类丰富还实用,集中展现山西文创的蓬勃生命力与无限可能。

  金秋三晋,文脉奔涌。8月21日至25日举行的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为主题,荟萃三晋文脉,擘画产业新章,充分焕发三晋文化的时代光彩。

  文博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成为文化强省建设“强引擎”。在这里,文物活化成果、非遗创新产品纷纷亮相,为三晋优秀传统文化“破圈”提供了精彩范本,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资源实现有效对接,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新型业态与消费模式层出不穷……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成果,更多投资于人、更好惠及于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传统文化创新,融入现代生活。本届文博会展览面积达7万平方米,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地区以及36个国家的20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规模创历届之最,累计观展达到48.9万人次,现场交易和线亿元。一幅幅生动的文化交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充分展现了山西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成效新进步、开放山西的新气象新活力。

  线下线上同步,场内场外共情。媒体直播屏实时转播,传送文博会的精彩瞬间。更有成千上万参观者,用手机、相机捕捉美好,细细品悟科技感与文化味,在光影交错间,留存和分享这份盛会饕餮,让人仿佛潜入文化的蓝海。

  文化是流动的活水,科技是澎湃的浪涛。虚拟现实技术、智慧文物系统勾勒出未来文化的绚丽图景,机器狗灵动穿梭展厅,低空飞行器模拟考古场景,数字人互动妙趣横生……科技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成为激活传统文化的魔法棒,让千年文明突破时空桎梏,以年轻化、趣味化的表达直抵人心,三晋文化在科技的加持下绽放异彩。

  文创之美,令人炫目。北魏蓝玻璃系列树脂冰箱贴、花木兰IP形象文创产品等,凭借独特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目光。文创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价值的载体。当鸱吻琉璃摆件点缀书房,壁画冰箱贴装饰家居,传统文化便走出深闺,融入日常,成为可触摸、可消费的文化体验。文化产业“富口袋”更“富脑袋”,正以创新之力撬动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明交流互鉴的种子,在这里萌发。本届文博会上,我省11个市的文化地标跨越山海,向63个国家和地区递出一张张文化名片。同时,36个国家的参展商带来异域文化产品,与山西非遗技艺碰撞出绚丽火花。“出海”与“引进”,文化的双向奔赴不仅提升了文化自信,更为文化创新注入了源头活水、增添了强大动力。

  文化产业发展,还需多管齐下。以本届文博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更好激发文化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松绑助力。创新发展“文化+科技”“文化+创意”,让山西文化吸粉吸睛更吸金。注重培养文化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队伍,为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未来已来,但不是凭空而来。无限的可能,藏在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联通里。当文化消费热起来,更多的文创产品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科技应用成为文化传承的纽带、国际对话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文化强省建设必将实现新飞跃。

  从可触摸的数字化古建,到能带回家的文物文创,再到沉浸式壁画打卡空间——8月23日,记者在省文物局展厅现场看到,这里以“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为主题的展览,正因科技、创意的赋能,让千年文物“活”在了观众眼前。

  步入展厅,最吸引人的是那座以山西古建飞檐为灵感设计的展台。顶部柔性屏幕上,应县木塔、悬空寺等山西古建以三维立体形式缓缓旋转,观众只需轻触屏幕,就能“拆解”古建结构,了解榫卯玄妙。这种可触摸、可交互的“智慧”方式,让古老的建筑变得直观可感。

  “空天地一体化”文物巡检系统展区前,不少观众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验操作无人机。观众通过实时传回的遥感影像,可以清晰地看到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实时保护状况。这种让公众直接参与文物监测的新体验,使文物保护成为人人都能参与的文化行动。

  最受欢迎的当属以水神庙壁画为原型打造的沉浸式打卡区。通过AR技术,观众可以与壁画中的人物互动合影,扫描二维码还能将数字版壁画“带”回家。这种“可玩、可拍、可分享”的体验设计,让人直呼“原来文物可以这么潮!”

  在考古展区,北白鹅考古方舱的实景展示让人眼前一亮。这个将野外考古搬入室内的创新实践,通过透明展窗完整呈现了考古工作的真实场景。观众可以看到考古人员如何用微型工具一点点清理文物,这种“沉浸式”考古体验,让人不由屏息凝神。

  文创展区内,以山西文物为IP开发的系列产品吸引了不少采购者。从应县木塔拼图到云冈石窟香薰,从青铜纹样丝巾到壁画元素文创,每件产品都让文物以新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

  展厅出口处,全国首个“超大空间移动式博物馆”前排起长队。这个由集装箱改造的可移动博物馆,将山西国宝级文物的高清复制品送到观众面前,让无法亲赴山西的观众也能感受到三晋大地的文化魅力。

  75寸圆柱3D全息屏幕让木兰“活”了起来,动态演绎精彩故事;裸眼3D环绕整个展区,游客只需驻足,便能沉浸式触摸大同名胜古迹……8月23日,步入文博会大同展区,参观者能以一种全新方式感受“中国古都 天下大同”的厚重底蕴与文化魅力。

  展厅以翻动的书为设计灵感,“大同”二字为书的封面,各展区分布书页之中。正中间的花木兰IP形象、长城造型以及“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文字格外醒目,展柜也融入长城元素,与中心长城布局形成呼应。

  县域文化长廊陈列着大同铜器、火山石雕刻、灵丘麦秆画等产品;文化之城展区内,不仅有开源一号、东南邑、广灵剪纸等文化产业展示,还呈现五大场馆、云冈研究院图文视频、《如梦大同》等,花木兰系列、佛小伴系列、北魏蓝系列等组成的文创矩阵引来市民争相购买;文创美食区则通过先进的3D打印技术,将大同珍贵文物呈现在咖啡奶泡上。

  古都大同这本书如今翻到“算力之城”这一页。“天哪,这个机器人可以一边和我握手一边回答问题!”展台中央传来体验者的惊叹。工作人员介绍,AI机器人已不再拘泥于程序设定的功能,开始学习完成更复杂的动作。

  双臂举起、缓缓旋转、合掌微笑,以大同辽代彩塑为原型打造的“千年微笑”表演区围满了人。大同展区讲解员文慧介绍,东南邑沉浸式互动戏剧展演“东南有好戏”也被搬到文博会现场。

  8月21日下午4时,第七届山西文博会吕梁展区前,一声唢呐破空而出,宛若凤鸣般划破文博会的喧嚣——岚县八音艺人带来的《岚州鼓韵》开场了!锣鼓唢呐相继奏响,八音迭起,仿佛打开一条时空隧道,将千年古韵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一次聆听岚县八音,非常震撼,有种雄浑苍茫的古朴气息,真是不虚此行!”从北京前来观展的张先生对演出赞不绝口。

  吕梁展区“汾酒故乡 英雄吕梁”八个大字熠熠生辉,五大主题板块犹如一幅缓缓铺开的文化长卷,向观众深情讲述着这片土地的厚重历史与鲜活生机。步入展区内,随处可见红色基因与非遗创新的碰撞融合。“山河铸魂·红色脊梁”板块聚焦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馆等红色地标,配合文物文献、影像资料和《吕梁英雄传》系列书籍,再现了吕梁儿女英勇奋斗的革命史诗,游客纷纷驻足凝视,感受那段烽火岁月。

  转身之间,非遗之美迎面而来。文水烙画葫芦上的火笔细绘、岚县面塑的鲜艳逼真、交口刺绣的精微针脚、掐丝珐琅的绚烂色彩,共同交织成一场传统工艺的视觉盛宴。带孩子跟随面塑老师体验手工的王粲感慨:“吕梁不仅有英雄故事,‘手上的功夫’也如此了不起!”

  “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黄文秀的故事,太感动了!”8月23日,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N2馆长治展区内,大学生游客吴佳欣在长治学院文创展台前感慨。她所指的,正是那幅以黄文秀先进事迹为主题的文创作品——

  印有“驻村日记”字样的笔记本等由长治学院美术系教师刘磊精心设计的文创作品,静静陈列于展台之上。“设计的初心,是想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纪念长治学院杰出校友黄文秀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让她的精神品质激励更多人。”刘磊说。

  浊漳河流域是上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长治学院美术系的师生们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将厚重的历史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日常创意:大云院的五代壁画变成了时尚手办,佛头寺的壁画元素跃上了冰箱贴,龙门寺的斗拱装饰在了日常用的杯子上……其中,由该校冯彤月同学创作的浊漳河谷手绘地图“浊漳绘梦·山水形迹”被游客毛子琛一眼“相中”并购买收藏,直呼“又好看又实用”。

  长治古迹众多,处处承载着深厚历史与建筑之美,文创自然少不了长治古建系列。师生们以上党门、城隍庙等城市地标为原型打造的金属书签、直尺、丝巾等文创产品,将古建筑的精巧细节浓缩于方寸之间。

  展台前,观众或驻足欣赏,或询价购买,或拍照打卡。当青春创意遇上上党文化,一个个动人故事也悄然走进更多人心里。

  8月24日,走进第七届山西文博会晋城展区,仿佛踏入一幅立体的《匡庐图》——虚实交融的山水意境与现场悠远的埙乐声交织,让人仿佛行走在千年画卷中。这幅由唐末五代晋城著名画家荆浩创作的山水画作,不仅是展区的视觉背景,更隐喻着晋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转过展区,一阵焦香扑鼻而来。“嗞啦——”面糊落在“晋小鏊”上,瞬间激发了观众的味蕾。晋韵堂的展位前围满了尝鲜的观众,刚刚烙好的煎饼还冒着热气,马上就被一抢而空。这家专营铁器工艺品的中华老字号也成为本届文博会的“吸睛”亮点,经过创新的煎饼鏊子受到了大家的热烈追捧。正在排队买煎饼的朔州游客王鑫准备带一套“晋小鏊”回去,“按照说明书操作,简单易上手,不但可以随时拿出来制作茶点,还可以体验DIY的乐趣!”

  晋韵堂对面的数字体验区则是一片欢声笑语。“这就是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好奇妙!”正戴着VR眼镜体验的姚宇彤激动不已。旁边,一群孩子围着星宿情感陪伴机器人“晋小馍”互动,充满童趣的对话引来阵阵惊叹。

  “一县一主题、一县一特色”的文创市集也是晋城展区的一大亮点。城区“九头十八匠”、泽州“二十八星宿”“在高平遇见古今美好”等六大市集各具特色,让观众在方寸之间领略晋城全域的文化精髓。

  运城展区每日好戏连台,来自各县、市、区的文艺团体轮番献艺,带来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荣花鼓激昂奔放、蒲剧绝活惊险奇绝、眉户小戏诙谐生动……它们以最淳朴的乡音乡情,鲜活讲述着河东大地的百姓故事,向观众展示运城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蓬勃的文化活力。本届山西文博会运城展区以“关公故里 好运之城”为主题,精选38家优秀文化企业,共600余件文化产品参展。

  蘸墨、刷版、铺纸、拓印——在非遗绛州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吴百锁的现场指导下,不少游客纷纷上手,亲身体验如何制作一幅年画。一双双手认真勾勒,一道道工序细心完成,转眼间,一幅“专属”年画便在游客自己手中诞生。“原来制作年画有这么多讲究!”正专注拓印的大学生朱旭一边尝试一边感叹。

  非遗展示区打破了非遗静态陈列传统,借助绛州木版年画制作、永济惠畅织布体验、晋南糖塑等非遗技艺,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可感可触的互动体验空间。从揉捏彩面到飞梭走线,观众可以亲手参与、沉浸体验,直观感受非遗技艺的深厚底蕴与文化魅力。

  走进“盐梦长廊”展区,千年盐池的历史画卷为你徐徐展开。弧形巨幕之上,盐池的四季风华流转更迭:从夏日里七彩交织的绚烂色彩,到冬季一片雪白茫茫,一幕幕景致交替变幻,令人心驰神往。

  连日来,山西文博会锦绣山西文化艺术馆展区成了不折不扣的“人气打卡地”。“我们不只是展示工艺美术品,更希望每个人能走进来、动手做、带得走。”展区负责人冯艳接受采访时说。

  作为由山西工艺美术集团与山西国投控股联合打造的艺术馆,希望将“展、演、销、产、学、研”一体化的独特运营模式与丰富艺术资源推向更广阔的平台。展区内,设立了文创展示区、工艺品展示区、科技赋能区等功能区域。

  “晋”字变体纹样与传统民俗图案贯穿始终,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仿佛推开一扇扇穿越时空的文化之门。在“晋艺工坊”文创展台前,手工艺人正现场演示如何将漆艺与现代设计融合。“你看这个关公小像,既传统又‘潮’。”一位工作人员笑着说。

  科技元素的注入更让古老文化“动”了起来,在数字交互区,观众挥手之间便可“复原”青铜器上的斑驳纹饰。展厅一角,药茶飘香,几位观众正体验用毛笔写下三晋诗文,茶香与墨香交融,文化的魅力伸手可感。

  8月24日,一道以晋商大院为灵感设计的门头,引得人们纷纷拍照留念。它厚重古朴,雕花镂空、檐角飞翘,仿佛将乔家大院的一角搬进了文博会展厅——这就是祁县玻璃器皿专业镇展区。

  整个展区以“璃光晋韵·乔家风华”为主题,将晋商大院的中式古典美学与现代极简展陈巧妙融合。电子大屏上循环播放着祁县玻璃器皿专业镇的宣传片,7家参展企业的700余件玻璃艺术品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这款蛇形醒酒器,突破无模具自由成形的技术难关,需要四五位具有8年以上吹制经验的老师傅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每一件都是精品。”展台前,一个高80cm,底盘直径40cm的巨型醒酒器格外醒目。

  展区一侧“画了个乔家”文创展区,是另一个人气聚集点。以《晋在眼前》手绘打卡纪念册为代表,冰箱贴、纪念币等200余件文创产品,巧妙将乔家大院的砖雕、匾额、窗棂元素转化为现代人可携带、可触摸的文化记忆。

  “我们不只是展示产品,更是讲述祁县故事。”祁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风燕表示,在这故事里,既有玻璃匠人守艺百年的坚持,也有文创青年对话传统的尝试。希望通过展会,进一步提升“祁县玻璃器皿”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以特色产业振兴助推文化强县建设迈上新台阶。

  本届文博会乡宁县精心组织8家文化企业携400余件文化产品参展,推进6个项目现场签约。深度整合当地文旅资源,聚焦“大美云丘一座山、戎子干红一瓶酒、紫砂文创一把壶”三张文化名片的传播,同时展示乡宁民歌非遗魅力,推广“乡宁优选”特色产品,提升县域文化品牌知名度,助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展区设计颇具巧思,“新中式与现代简约”风格相融,环形动线让参观流程顺畅有序,空间通透开阔;紫砂朱砂红、云丘山青绿、黄土暖黄等乡宁地域特彩点缀其间,搭配LED高清视效等现代展陈技术,让传统元素与科技感碰撞出别样火花。

  除了引人注目的紫砂展台,展区还特别设置了“万年冰洞”实景体验区,运用低温、光电、喷绘等技术营造出逼真的环境。此外,展区还提供了戎子酒庄的限量葡萄酒品鉴,让参观者零距离感受“黄土高原葡萄酒传奇”的魅力。

  展区一侧,定时开启的乡宁民歌演唱,让这里充满“天籁乡音”。悠扬的曲调、质朴的歌词,将乡宁的风土人情娓娓道来,瞬间拉近了游客与这片土地的距离。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